Wednesday, April 21, 2010

雜想

[A. 2012.03.29] 算算已近兩年了。於是我修改/訂正/update這裡原來的貼文。紅字是此次修訂的結果。頁面的格式已經稍有定型,據此自已因編輯貼文所衍生的方式/格式,予以修訂。修訂後的文字,仍是我處理這些資訊的一些心得。



==原文 (2010-04-21 12:28) ==
已經好幾個月沒在這裡 留資料了。半年來的混亂之結果。

看到我的古溝字點裡的星號太多,想要處理掉,變成必需在此立一"牌子",也就是這段文字。
[arthur's note/A] 《古溝字典》在2011年的某日已被納入搜尋的工具之一,不再獨立為字典功能的網頁,此所謂標示星號的功能已不再具有。所以,目前我的工具變成了古溝翻譯與雅虎奇摩字典,加上數個月前啟用的chrome附加應用程式 (google dictionary)。

知識的累積靠的是古往今來的芸芸眾生一字一字爬來,不管是爬格子或是敲鍵盤都是一樣。

而我最常用的幾個網頁,《古溝字典》、《維基百科》、《教育國語辭典》....


我想,古溝字的服務是瞬息萬變的,網路為主。
維基亦是類似,然畢竟較為有依據。
我查資料所本基本上最主要是台灣的教育部國語辭典。
有個不錯的《漢典》。
[arthur's note/A] 《漢典》現在是我查閱的一個必備工具,它提供了說文》(含段注本)、《康熙字典》的文字檔,而《說文》大徐本、段注本的影像本(當然影本比現代不知名的編輯文字可信)則要參考異體字字典
就做吧。

現在要給個 label 才發現,應該把這些想法放在那個aathur的blog裡....再說了。

看到前面有的list是來自查閱古籍資料庫,現因離職而無可獲取,有必要再看看應怎麼做了....
[arthur's note/A] 近來,在新浪網下有個資源共享的空間,愛問共享資料》(網址如內附連結),其中所被分享出來的文本資料極多,特別是古籍影本,於是,這裡成為我的大寶庫。雖說書海浩濣,但有點耐心仍可淘見至寶文書。


==於2012年回頭看==
於2012年回頭看,維基百科的編輯已停了一段時間,僅稍略修飾文詞,即只做了【小修改】。過去從事的修訂,常是閱讀過程裡產生的一些議題,這類的條目或闕如,或不夠周詳,且多是文史方面及植物學方面的條目,有一陣子亦針對基本學科作較大規模的編寫。但是似乎是自己能力有限,毅力更是不足,總有力有未逮之感。

稍後岔到了《維基文庫》。維基文庫裡的《子不語》曾花了些時間予以校對。這個工作大約是2009年12月底開始的,2010年以前甚至有想要做個類似研究的東西,或是至少把主題、人物、風物等做個檢索,但仍是一開始就讓計畫胎死了。2011年12月,某日一發心,便作了最後的校正,這等於是我終於把《子不語》一書作到了維基文庫所定義的,一個的校正工作,使本書達到了75%的完成度。

想做類似研究的東西卻停止,多少跟時間、興趣轉移有關,而古溝提供的工具也多少影響了我。當時古溝筆記本的使用或者讓我心生想產生這樣文件的欲念,同樣的當古溝筆記本這個服務停止時,我也就沒再找到合適的工具了。

至今為止,我就差不多要完成太平御覽植物的部份,即卷952至卷999已完成,剩最後一卷。不過這個部份旨在著錄與初校。



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